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科技哲学研究
    论预期技术伦理的方法论特征
    陈凡,彭康宁
    2020, 22 (5): 1-7.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1
    摘要( 676) HTML PDF(821KB) ( 575)

    基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框架,荷兰学者菲利普·布瑞提出的预期技术伦理(ATE)作为一种将视角聚焦于新兴技术投产前早期阶段的实践伦理方法,其方法论特征体现在流程的完整性、方法的丰富性以及将技术描述与伦理价值、原则互嵌的独特模式上。ATE的流程可划分为技术预期分析、伦理问题识别、伦理问题评估以及技术治理四个阶段,其中在技术预期分析环节通过从认识论上将技术划分为三个层级,从而达到协调统合多种不同技术预期方法的目的。一种包含具体目的的客观价值列表方法可以在技术实践中实现技术预期与伦理价值、原则的相互参照。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及其当代超越
    杨庆峰
    2020, 22 (5): 7-15.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2
    摘要( 370) HTML PDF(879KB) ( 561)
    从现象学史上看,胡塞尔将批判反思心理主义作为自身逻辑研究的开端,并构建起经典现象学体系。当代记忆研究也可以按照这一路径展开,即对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不同于现象学,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指向心理学与记忆问题的关系,指向心理学在记忆研究中的起点地位。对心理主义的传统超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反思路径:自然科学式的路径和现象学式的路径。自然科学式的路径即将心理学还原为生物—物理层面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解决;现象学式的方法即将心理学从现象学角度加以批判。这两种超越路径各有缺陷,前者存在重新陷入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局限中,而后者容易忽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反思心理主义的根本所在是指出实验心理学的记忆研究开始远离了记忆原初的规定性,需要做的是回到记忆本身并将记忆看做是人类生存现象的主要规定。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现象学视域下人机交互的主体间性分析
    王慧莉,李雪娇
    2020, 22 (5): 16-22.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3
    摘要( 484) HTML PDF(860KB) ( 484)
    人机交互设计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其意图在于设计出能够与人类自然互动的智能系统,从而促进人类用户的交互意愿,为人类提供更加智能的应用。其设计核心在于理解人类交互的机制,这包含人类彼此互动和理解过程中的情感暗示、社交暗示,以及自我、他者与世界的相互作用。现象学在解决主体间性问题时提出的共情、协调、融合社交以及具身认知的理论途径能够为人机交互设计特别是情感交互、社会化交互以及具身交互三个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金融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
    姚辉,鲍诗萌,李雨奇
    2020, 22 (5): 23-30.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4
    摘要( 361) HTML PDF(857KB) ( 428)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为经济分权的支柱,金融分权常常被视为财政分权的补充而被忽视,探究金融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构建一个包含金融分权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对金融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发现金融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利用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引入对外开放性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交叉项等控制变量,结果表明:在中国金融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正U型关系。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战略柔性、政治技能与组织创造力——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许晓娜,赵德志
    2020, 22 (5): 31-39.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5
    摘要( 370) HTML PDF(908KB) ( 949)
    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形成与提高组织创造力是值得探索的研究问题。从资源观视角出发,在直接检验战略柔性和组织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并检验政治技能的中介作用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23份调查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对组织创造力均具有正向影响;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可以通过提高员工政治技能,进而提升组织创造力;当技术不确定性较高时,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而市场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未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品牌忠诚和时间压力对强迫性网购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赵杨,王志华,王林
    2020, 22 (5): 40-49.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6
    摘要( 490) HTML PDF(929KB) ( 1107)
    强迫性购买的研究主要在传统营销和医学领域被广泛关注,然而基于移动电子商务背景的强迫性网购行为的实证研究还比较鲜见。结合传统电子商务相关理论与移动电子商务场景特征,将品牌忠诚、时间压力、囤积行为、恐慌心理等变量融入模型,探索强迫性网购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品牌忠诚和时间压力对强迫性网购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囤积行为对品牌忠诚和强迫性网购行为具有中介作用;恐慌心理对时间压力和强迫性网购行为具有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在恐慌心理与强迫性网购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焦虑敏感性正向调节恐慌心理与强迫性网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自我控制与强迫性网购行为之间的关系。针对电商企业和消费者提出了改善强迫性网购行为的实践启示和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公众心理危机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调查
    唐燕儿,孔维肯
    2020, 22 (5): 49-55.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7
    摘要( 672) HTML PDF(831KB) ( 1139)

    作为一起突发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引发起公众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危机。政府信任和社会支持被学界视为影响公众心理危机的社会环境因素,但尚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加以验证。为此,研究探讨政府信任和社会支持对公众心理危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公众的政府信任有利于降低其心理危机,但非正式社会支持反而增加了公众的心理危机。因此,增强政府信任和防范非正式社会支持的负面作用是缓解公众心理危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基层嵌入式扶贫的形式主义困境与精准治理——基于20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典型案例的分析
    胡平,李兆友
    2020, 22 (5): 56-64.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8
    摘要( 367) HTML PDF(858KB) ( 543)
    精准扶贫在国家层面以驻村帮扶制度为抓手,紧密嵌入于基层治理结构之中,成为新时期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一环。然而,在部分国家选派驻村干部嵌入帮扶过程中,致力于精准脱贫的人力投入却陷入了形式主义困境。通过对20起驻村扶贫形式主义典型案例的梳理,发现形式主义贯穿于嵌入帮扶的每个环节,表现出精致执行与策略执行的现实特征。在政府委托治理语境中,形式主义既是驻村干部在压力型体制下应对考核监督的被动作为,也是政绩观错位下的主动作为。故要通过构建科学考核体系、完善监督问责制度及塑造为民务实文化来探索精准治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基于政策工具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本分析
    程显扬
    2020, 22 (5): 65-72.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09
    摘要( 541) HTML PDF(842KB) ( 1466)
    基于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从基本政策工具X维度与共建共享全民健康Y维度两个维度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该文件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作为重点,辅之以供给型与需求型政策工具。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较为适中,侧重于公共服务与信息科技;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据主导,专注于目标规划与策略性措施;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缺乏,仅包括服务外包与直接采购。应增强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优化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弥补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不足,注重政策工具的均衡及与其他政策的联动。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以刑事不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为中心
    邹玉祥
    2020, 22 (5): 73-80.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0
    摘要( 431) HTML PDF(845KB) ( 506)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范围界定问题,直接决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处罚边界。既有的界定路径都没有能够充分结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前置法产生了脱节。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属采用空白条款的法定犯,应当立足于刑事违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立场,根据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对前置法进行过滤和筛选,总结出适格的具有刑法价值的作为义务,才能合理避免前置性法律规范不当介入刑法领域,才能使本罪的处罚边界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模式与难点
    赵小姣
    2020, 22 (5): 81-89.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1
    摘要( 522) HTML PDF(871KB) ( 3531)
    生态环境损害担责的常态化需求、制度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政策转向构成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的时机。基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公共性,我国应采取独立环境损害论,遵循国家环境保护义务为逻辑进路,制定《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的科学定位既要考虑与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异同,又要兼顾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调适与衔接,以维持不同法律的立法空间,同时应聚焦于损害赔偿由私法向公法的移转、行政权和司法权关系的协调、赔偿磋商性质的明晰及两诉本质的厘清等难点问题,从而构建行政命令优先、磋商前置与诉讼兜底的多路径并存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规则。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破产法视野下个人信息转让的同意规则研究
    郭东阳
    2020, 22 (5): 90-97.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2
    摘要( 324) HTML PDF(847KB) ( 430)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当涉及破产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如何处置个人信息的法律难题。个人信息转让一般应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并且按照个人信息的分类采取明示同意与默示同意规则。在个人信息主体不同意情形下,具有政府职能特征的个人信息隐私专员应当介入,以对个人信息转让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交报告。法院应当基于个人信息隐私专员提供的报告进行衡量判断,据此判定是否允许个人信息转让。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实现过程中问责机制嵌入的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
    潘博,王立峰
    2020, 22 (5): 98-106.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3
    摘要( 330) HTML PDF(918KB) ( 323)
    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过程中,问责机制可以依托可控性、透明性和回应性三重问责要素进行嵌入,以此推动以规范组织行为强化基层政权、以打破信息壁垒贯彻上级政策和以严正履责态度宣扬党的主张,从而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顺利实现。从问责机制嵌入的视角审视,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功能实现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权力间形成“共谋”关系、问责泛化现象、信息公开形式不当、民众监督成效不彰、属地舆情监控与回应不力以及宣传回应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为保障政治功能实现过程的畅达,可以从优化问责机制的结构和层次、强化信息公开和监督的实效性、完善问责结果和担责态度的宣传工作三方面构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实现过程中问责机制嵌入的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论新时代强化纪委党内政治监督的实践逻辑
    魏晓文,张玉超
    2020, 22 (5): 107-113.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4
    摘要( 377) HTML PDF(836KB) ( 433)
    党内政治监督是党的根本性监督,决定着党内监督的成败和效能。强化新时代党内政治监督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思想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监督的实践要求。厘清对纪委党内监督的错误认识,是深入推进纪委党内监督的前提。深刻认识纪委党内监督的机遇以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面临的挑战,是强化纪委党内监督及探索有效方略的基础。明确纪委职能定位、完善纪委领导体制、深化巡视制度改革、理顺纪委与其他监督机构的关系是新时代纪委党内监督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语言文学研究
    翻译共性的解释路径和理论模型刍议
    刘艳春,胡显耀
    2020, 22 (5): 114-119.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5
    摘要( 447) HTML PDF(845KB) ( 671)
    过去20多年中,翻译共性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对翻译共性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解释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质疑。解释路径和潜在的理论模型是翻译共性研究走向未来的关键一环。对翻译共性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路径:将外部因素纳入研究范畴的翻译规范说、译者避险说等社会文化路径,将语法隐喻、语域、语言类型等纳入研究的语言学路径,以及关联理论模型、引力假设等译者认知过程路径。通过梳理这些解释路径和理论模型,总结他们对解释翻译共性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发现跨学科的翻译认知过程路径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翻译共性理论模型之一。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归来的“娜拉”:《湖滨旅店》的空间解读
    王桃花,林武凯
    2020, 22 (5): 120-126.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20.05.016
    摘要( 413) HTML PDF(3076KB) ( 479)
    小说《湖滨旅店》在女主人公埃迪斯发出“即归”一词的电报时便戛然而止,这引人遐思:离开旅店、回到伦敦的埃迪斯将有何转变?以列斐伏尔空间三一论与福柯空间权力论观照其女性意识成长历程,则有望得出合理推断:埃迪斯的“逃婚”与“改造”这两次空间实践是她面临的罪与罚;在父权与女性表征空间的两性空间支配权之争中,她产生女性意识萌芽;在小说与书信空间表征的两性空间话语权博弈中,她的女性意识彻底觉醒。历经上述三次权力博弈后,从旅店“改造”归来的埃迪斯与易卜生笔下出走的娜拉一样,成长为一位不依附父权规训的独立女性。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Baidu
map